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大田粮食作物,种植面积非常广泛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,条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,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导致水稻严重减产,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水稻条斑病的有效防治技巧,供大家参考使用。
1.症状:
又名稻条叶枯病、褐条斑病、窄斑病。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。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小点,后沿叶脉向两边扩展,呈四周红褐色或紫褐色,中央灰褐的短细线条状斑,抗病品种的病斑线条短,病斑窄,色深。发病严重时,病斑连成长条斑,引致叶片早枯。叶鞘染病多从基部出现细条斑,后发展为紫褐色斑块,严重时可致全部叶鞘变紫,其上部叶片枯死。穗颈和枝梗染病初为暗色至褐色小点,略显紫色,发病严重使穗颈枯死,注意与穗瘟区别。谷粒受害多发生于护颖或谷粒表面,呈褐色小条斑。
2.病原:
称稻尾孢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分生孢子梗单生,或3-5根成簇,有数个分隔,大小34.3-58.8×4.3-4.8(μm),顶生分生孢子,分生孢子淡橄榄色或无色,短鞭状,多有分隔3-4个,大小25.7-34.3×4.3-5.2(μm)。有性态为SphaerulinaoryzaeHara称稻亚球壳,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
3.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:
病种子或病残体带菌为主要初侵染源,病菌在稻种上可存活至翌年7月。稻草上病菌因存放场所不同,存活力有较大差异,深埋于草塘或沤粪时仅存活5天。次年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,随风雨传播至稻田,引起发病。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。病菌在6-33℃间都可发育,25-28℃适。该病主要在抽穗期发病较重。缺磷,长势不良,发病重;长期深灌发病重;阴雨高温气候有利窄条病发生。单季晚稻一般受害较重。
水稻穗肥的作用是提供幼穗分化营养物质,促进大穗多粒。
一、前期(苗期)施肥一定要为后期施穗肥创造条件,也就是前期苗架要稳健,不能过早封行。
二、要有高产合理的群体动态指标,达到计划有效蘖,总茎蘖数指标。对苗发足但时间还未到的,要及时撤水晒田,控制无效分蘖,促进叶片色适当退淡;时间到苗数还发不够的也要在移栽后35天及时撤水轻晒田。
三、要建立苗情调查点:定期查分蘖动态,查叶龄、查叶色变化,查幼穗分化进度。根据长势长相,确实适时适量的施用穗肥。
四、要严格掌握尿素施用量,如前期(中层肥、分蘖肥)亩施25~30公斤,穗肥亩用量5~8公斤,要特别强调以钾为主,氮肥为辅原则。
声明:伊宁农业种植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
本文标题:什么是水稻条斑病?水稻条斑病有效防治技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