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大田粮食作物,种植面积极为广泛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叶鞘腐败病的出现严重危害了水稻的正常生长,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水稻叶鞘腐败病的防治技巧,供大家参考。
一、危害症状
本病多发生在孕穗期剑叶叶鞘上,剑叶叶鞘初现暗褐色小斑,边缘较模糊,多个病斑可连合成云纹状斑块,有时斑外围现黄褐色晕圈。严重时病斑扩大到叶鞘大部分,包在鞘内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。成为“死胎”枯孕穗;稍轻时则呈“包颈”半抽穗,籽粒灌不上浆,形成大量秕粒。潮湿时斑面上呈现薄层粉霉,剥开剑叶叶鞘,则见其内长有菌丝体及粉霉。
本病症状易同纹枯病混淆,但不同之处在于:纹枯病病斑边缘清晰,且病部不限于剑叶叶鞘,病状特征主要为菌丝体纠结形成的馒头状菌核。
二、防治方法
水稻叶鞘腐败病只有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,具体措施如下:
1.选用无病种子,及时处理带病稻草,铲除田边、水沟边的杂草。
2.结合防治其他稻病,进行种子消毒,以减少菌源。
3.选用早熟、穗颈长、抗倒、耐病品种。
4.合理施肥用水。氮、磷、钾肥配合施用,避免偏施或迟施氮肥,合理灌水,适时晒田,促使稻株生长老健,提高抗病能力。
5.防虫治病;在稻田发生飞虱、螟虫等害虫时,应及早防治,避免被它们咬出伤口,诱发病害。
6.喷药防治。抽穗前5-10天每667平方米(1亩)用25%施保克EC(使百克)75毫升喷雾防治。
早施分蘖肥。在分蘖期开始时,应施氮肥以满足长叶和长粒分蘖的需要,每亩施用2.5千克尿素,最多5千克。施肥不应该太晚,否则很容易导致水稻倒伏。
浅水勤灌。在分蘖期,特别是对于有效的分蘖期,水稻一般灌溉约1寸,这可以提高地温的温度,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。分蘖部分的光和氧足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。盐碱地应用活水灌溉,以防止水质劣变和破坏水稻幼苗。
适当晒田。当有效分蘖期结束时,需要深水来抑制分蘖的发生。当生长旺盛时,及时将水排出进行晒田,并喷施促花王3号控制生长,减少无效分蘖,并防止倒伏。
控制病虫害。在分蘖阶段,必须控制病虫害,主要是稻瘟病、恶苗病、褐斑病、白叶枯病;虫害如二化螟、稻蓟马、稻纵卷叶螟等。应及时检查并及时防止,可以喷洒新高脂膜配合水稻精华素1+1,里面的独特杀菌剂可以抑制细菌,促进生长。
声明:伊宁农业种植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